刀具的发展在人类进步的历占有重要的地位。中国早在公元前28~前20世纪,深孔枪钻,就已出现黄铜锥和紫铜的锥、钻、刀等铜质刀具。战国后期(公元**世纪),由于掌握了渗碳技术,制成了铜质刀具。当时的钻头和锯,与现代的扁钻和锯已有些相似之处。然而,刀具的快速发展是在18世纪后期,伴随蒸汽机等机器的发展而来的。1783年,法国的勒内首先制出铣刀。1792年,英国的莫兹利制出丝锥和板牙。有关麻花钻的发明较早的文献记载是在1822年,但直到1864年才作为商品生产。那时的刀具是用整体高碳工具钢制造的,浙江深孔枪钻,许用的切削速度约为5米/分。1868年,英国的穆舍成含钨的合金工具钢。1898年,美国的泰勒和.怀特发明高速工具钢。1923年,德国的施勒特尔发明硬质合金。在采用合金工具钢时,刀具的切削速度提高到约8米/分,采用高速钢时,又提高两倍以上,到采用硬质合金时,又比用高速钢提高两倍以上,切削加工出的的工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也大大提高。
(4)攻丝时,每扳转绞手1/2-1圈,就应倒转约1/2圈,使切屑碎断后容易排出,并可减少切削刃因粘屑而使丝锥轧住现象。(5)攻不通的螺孔时,要经常退出丝锥,山西深孔枪钻,排除孔中的切屑。(6)攻塑性材料的螺孔时,要加润滑冷却液。对于钢料,一般用机油或浓度较大的乳化液要求较高的可用菜油或二硫化钼等。对于不锈钢,可用30号机油或硫化油。(7)攻丝过程中换用后一支丝锥时,要用手先旋入已攻出的螺纹中,至不能再旋进时,然后用绞手扳转。在末锥攻完退出时,也要避免快速转动绞手,好用手旋出,以保证已攻好的螺纹质量不受影响。(8)机攻时,丝锥与螺孔要保持同轴性。(9)机攻时,丝锥的校准部分不能全部出头,否则在反车退出丝锥时会产生乱牙。